听新闻
放大镜
第二十条影评 | 曹燕:我们办的不是案子 而是别人的人生
2024-02-29 10:41:00  来源:泗阳检察

  看完《第二十条》,心潮澎湃,久久不能平静。

  对我触动最大的场景,是张贵生的女儿反问韩明“你摸着良心说,我爸爸是不是错了,对他的判决公不公平?”

  是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在母亲被拘后质问父亲“法律错了吗?”,韩明回应“法律没错”。

  既然法律没错,但是司法者实施法律后得出的结果却得不到认可。这是为什么?

  这两处诘问引发了主人公韩明的思考,也引发了我的思考。

  当一个案件的处理结果不被公众所接受,不一定是法律出现了错误,更可能是实施法律的人出现了偏差。

  观影后,我一直在思考,作为一名司法者,一个检察人,我们应该怎么做?

  作为司法者,我们不仅要懂法律,更要懂法治。法律是什么?法律,是公平正义,是群众期待的公道的化身。“法律,是天理,是国法,是人情。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,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。”这是影片中韩明在听证会时表达的对于法律的理解。

  韩明第一次提讯王永强后,见其认罪意愿较强,赞同田检提起公诉时,吕玲玲反问“王永强不懂法,我们也不懂法吗?”司法人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,应该深度思考如何实施法律、如何保证公道。司法人员心中的法,不能仅仅只是理解法律条文的一个个文字,而应该深刻领悟法条背后所承载的法治精神,从天理、国法、人情的角度去解读法条,绝不能仅仅就字面意思机械地套用逻辑,那样就难以避免会出现错案,出现案件处理与法治精神相悖的情况,导致案结事未了、公众不接受。

  作为司法者,我们不仅要讲法律,更要讲方法。影片中一开篇上演的就是群众用车堵门闹事,田副检察长和承办检察官吕玲玲都到场进行了劝导,田副检察长告知闹事群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,并严厉警告这种行为违法,可以通知公安机关来处理,后来韩明出场用司法救助巧妙地稳住了群众情绪,快速疏通了拥堵的大门。

  工作中,我们也时常面临当事人的不理解,要接访当事人对他们进行释法说理,如果接访中我们不是抱着将心比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,而是用生硬、冰冷的官话套话去说服对方,反而容易激起对立情绪,扩大情感嫌隙。所以办案不能仅仅只讲法律,还要讲究方式方法,不能简单、机械办案,就案办案,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,运用多种手段、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,传递法治思维和态度,获得当事人的认同。

  作为司法者,我们要看法律,更要看效果。影片中韩明给张贵生做息诉思想工作时,对着公交车的监控视频给张贵生进行了“头头是道”地分析,这样理性的分析在形式上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但这种分析脱离了人的实际,不符合天理,没考虑人情。所以,案件的处理得不到张贵生一家的认可。

  该电影中的案件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,通过情节的推进,点明了“法律在老百姓心里很简单,就是公不公平”,而这也是检察人在面对案件时必须坚持的法、理、情的统一。感谢这部电影,让我重温了从检的初心,为苍生请命,为弱者鸣冤。

  编辑:戴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