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就是这样,不会一直如愿,
有起伏才是常态,就像心跳一样,
总是有高有低。
能够不断经历和成长,
才能最终有所收获。
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市优秀公诉人比赛,因为去年发挥不理想,也曾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。但如果一直悔恨错过星光,那也会错过太阳,能够不断经历和成长,才能最终有所收获。
就像市院殷检所说的,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获,十分耕耘可能才会有一分收获。
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积累,今年再次参赛,吸取了去年参赛的经验教训,我对优公赛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感悟。
燃烧的“团魂”,炙热的“我们”
这次比赛,我院共六个人参赛,在亦师亦友的结伴前行中,我感受到了大家对知识的向往以及团队的力量。学习,就像一场战争,当你自觉孤独拼杀的时候,殊不知,你并不是孤身奋斗。
我作为当中基本功最弱的人,深知“疑而能问,已得知识之半”的道理,故时常向伙伴们请教。在大家耐心、细致的解答中,我逐渐成长。我请教最多的是席敏,她身上有一种“不言自有力量”的魅力,但当她讲话时,又总是能将复杂晦涩的法条讲解的通俗易懂。陈明珠对职务犯罪把握精准,当我不能很好理解的时候,她总能举例说明,帮助我理解。王成霞将她之前参加竞赛的技巧、方法和整理的资料,无私地分享给我们,尤其是审查报告制作方面,她讲了一个答题方法,瞬间让我恍然大悟。张艳凤把她自己整理的侦查纠违要点分发给大家,供大家学习参考。葛凌给我们分享了她整理的辩论资料,而且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打样。整个集训和竞赛过程,大家的不吝分享,让我们的“团魂”更加凝聚。
这次第,怎一个“紧张”了得
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,不擅长展示自己。刚看到竞赛名单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就是打“退堂鼓”,希望领导更换参赛名单。领导鼓励我不要有压力,珍惜学习的过程,把比赛当成一种锻炼。
考审查报告的时候,虽然紧张,但是当我投入到题目中,就摆脱了紧张情绪的困扰。在总结去年的答题经验后,今年我改变了惯用的做题方式,不再专注于纸质卷,而是转战电子卷,边阅卷,边摘录案件事实、纠正违法点、追加漏诉点,电子卷宗看过一遍之后基本案情也已经清晰。考论文写作的时候,我更加注重书写规范,先打草稿撰写大纲,最后再正式书写。最紧张的环节就是业务答辩和一对一辩论,真是紧张地一夜都睡不着,做梦都在一对一辩论。记得考完答辩出来,整个人很沮丧,我对刘专委说“坏了,表现很差,评委追问我三个问题,我答的很搞笑,评委都笑出来了”。之后一对一辩论,我大脑CPU都在处理紧张情绪,连对方辩友说了什么都记不住。最后决赛自由辩论的时候,匆忙在纸上写的几个关键词想要驳斥对方,因为过于紧张,字迹潦草以至于一时认不出,站起来卡壳了几秒,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尴尬。
亦庄亦谐皆潇洒,百花争春各自香
严肃,是因为我们的教练团队,拥有非常专业的知识。刘检、刘专委、庄党组,每个人都是专家,每位教练在授课的时候都让我们获益匪浅,我们六个人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。
整个备赛过程中,赵检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支持,让我们能够放下手头工作,安心学习。我印象很深的是,我们集训时候,从早上九点一直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,刘检从早到晚全程陪着我们,随时给我们答疑解惑,既专业又敬业。
学习是严肃的、枯燥的,但也不是一直如此,总有那些活泼的时刻作为调剂。我们参赛的六个人中,王成霞无疑是气氛活跃组的,陈明珠和张艳凤属于业余捧哏。大家在一起,偶尔也能贡献很多笑点。六个人六种性格,在动静结合中,产生“沙丁鱼效应”,竞赛的春水被搅动,竞赛的热情被点燃。
回想起自己从政治部进入公诉部门,三年时间一晃而过。这三年里,我担任部门内勤并办理速裁案件,不断学习成长。这个过程中,不管是分管领导还是翁婷婷主任都给了我很多鼓励,也教育我不要太计较暂时的得失,不要害怕比别人做的多,只有勇于承担才会有更多收获。
虽然本次比赛我进入了十佳行列,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,自己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不足,办案经验缺乏、辩论不够沉着、专业知识仍需进步,这些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解决。
今后,我将更加努力,扎实办案,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。
愿我们都能成为“法治”之光!